隨著我國經濟體量的不斷增加,疊加新能源裝機占比的大幅提升,能源尤其是電力的穩定供應的重要性就愈加凸顯,因此,新形勢下如何統籌能源安全保供與清潔轉型,亦然是考驗各地的一道難題。
中電聯日前發布的報告預測,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消費平穩增長。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終端用能電氣化等因素,根據不同預測方法對全社會用電量的預測結果,預計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8萬億千瓦時,比2023年增長6%左右。預計2024年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14.5億千瓦,比2023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
報告同時還指出,電力供應和需求,以及氣候的不確定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綜合考慮電力消費需求增長、電源投產等情況,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在充分考慮跨省跨區電力互濟的前提下,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南方等區域中有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應偏緊,部分時段需要實施需求側響應等措施。
正因如此,202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召開后,陜西、山西、內蒙古、山東、四川、貴州、安徽等多個省份接連召開省級能源工作會議,部署今年的能源工作重點。
保障傳統能源供應,尤其是電煤,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大油氣開發力度、優化能源生產消費結構等表述,頻繁出現在被劃重點的工作序列中。
山西省提出,2024年將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依法合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全力穩定煤炭產量。加快煤礦重大項目建設,推動10座煤礦開工、8座煤礦進入聯合試運轉,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力爭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1.45億千瓦,實現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陜西省提出,堅定不移促進能源穩產增產,持續加強運行調度銜接,確保產能有效釋放,積極推動煤炭增產增供、油氣增儲上產、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全力支撐經濟穩定增長。同時綜合施策加快能源項目建設,持續筑牢煤炭兜底保障,加大油氣開發建設力度,加快電力項目建設,延伸化工產業鏈條,推動項目建設質效提升,持續擴大有效投資。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劉濤表示,2024年,將緊盯晉陜蒙新等重點產煤省份,推動已核準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在建煤礦項目盡快投產達產,加快釋放優質先進產能。及時準確研判煤炭供需形勢,確保煤炭產量穩定在較高水平。督促重點產煤省份、指導企業強化重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處理好安全生產與煤炭保供的關系,避免“一刀切”式的區域停產。
煤炭大省以外的其他省份則要兼顧電力供應的各種情況,構建安全可靠的電力體系。以水電大省四川為例,過去一直是“能源輸出”的定點省份。但因極端天氣導致特定時段水位下降、來水不足,近年來四川一度面臨局部地區缺電限電的窘境。
今年四川省能源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立足全省能源發展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能源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同時,會議將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放在了第一項任務,要求提速建設多能互補電源項目,大力實施互聯互濟重要電網工程。
“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能源發展已由電力電量‘緊平衡’向‘雙缺’、由‘能源輸出’向‘送受并存’、由‘水電為主’向‘水風光一體’轉變。”2023年11月,四川省省長黃強在迎峰度冬能源保供電視電話會議中強調,要堅定不移推動發展規劃全面落地落實,徹底解決電力電量“雙缺”問題,緊跟從“外送”到“消納”供需形勢,加力改變單一供給的電源結構,加快構建更加安全可靠的電力系統。
在安全保供的同時還要兼顧綠色轉型,這就需要在新能源方面重點著力。
眾所周知,在碳排放方面,由于煤炭開發利用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是中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60%,因此全國煤炭開采和消費的增長也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隨之波動。
與此同時,業界人士表示,當前,我國正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控”,這有效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納,以及統籌經濟發展和減排,也在客觀上使得各地的能耗強度指標沒有“被卡得特別嚴”。
為了實現兩碳目標,能源領域的減碳行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地方各省著力提升新能源出力空間,以達到綠色轉型的目的。
內蒙古能源工作會議提出,內蒙古力爭2024年新能源裝機45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達到1.35億千瓦,提前一年實現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的目標。
山東省能源工作會議也提出詳細目標,2024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500萬千瓦以上、規模突破1億千瓦;能源領域力爭完成投資2000億元。同時,開展“重大項目突破年行動”,實施核電建設突破攻堅、風光基地提速建設、儲能設施多元發展、地熱資源開發示范、煤炭油氣增儲穩產、煤電行業轉型升級、裝備產業招引培育、綠色低碳轉型試點、能源惠民利民提升、安全生產管理筑基等能源轉型投資“十大工程”。
(編輯:張艷 審校:杜瑞)
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我們news@fwenergy.com或致電0351-472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