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創歷史新高,這將加劇氣候變化程度和極端天氣造成的破壞。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召開期間發布的《全球碳預算》報告稱,由于森林砍伐和土地使用下降,去年曾創歷史新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于今年趨于穩定。
報告指出,2023年,各國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將達到368億噸,較2022年增加1.1%。如果將土地使用排放算在內,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預計將達到409億噸。
主要受印度和中國的碳排放帶動,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排放量均有所上升。自今年1月份政府優化疫情防控措施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復蘇,而印度電力需求激增以及可再生能源增長不及預期,同樣帶動化石燃料消費量上升。
然而,隨著二氧化碳排放量反彈,使全球遏制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的上升幅度超1.5攝氏度的目標越來越遠。
“目前來看,我們不可避免地會超出《巴黎氣候協定》中規定的1.5攝氏度氣候變化目標。”埃克塞特大學教授皮埃爾·弗里德林斯坦 (Pierre Friedlingstein)稱,并表示在締約方大會上舉行的領導人會議必須就快速削減化石燃料排放達成一致,力爭將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內的目標。
聯合國氣候科學小組(IPCC)表示,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須大幅下降43%,才能實現1.5攝氏度的變化目標。不過,近年來全球碳排放趨勢與減排目標背道而馳,目前排放量已較疫情前水平增長1.4%。
不過,赫爾辛基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研究人員此前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創歷史新高,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早可能在明年開始進入“結構性下降”。中國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的31%。
(編輯:杜瑞 審校:張艷)
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我們news@fwenergy.com或致電0351-472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