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中國煤炭資源網(汾渭數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十屆中國煤炭市場高峰論壇”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隆重舉行。云南曲煤焦化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陳舉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數據智能應用幫助企業更好的實現降本增效。
云南曲煤焦化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陳舉
陳舉說,伴隨我國上游煤炭行業和下游鋼鐵行業的供給側改革與結構性調整,導致企業盈利壓力增大,引入數字化轉型降本增效成為煤焦化企業的必然選擇。
曲煤焦化通過全要素配煤系統,結合針對企業生產實際建立的煉焦煤應用性分類,掌握周邊煤源的各種性能指標;同時根據歷史配煤數據對比分析,根據焦爐運行、焦炭質量等情況,制定出適合曲煤焦化實際生產所需的各項配煤指標,使焦炭指標既滿足客戶標準,保證爐體安全順行,又降低配煤成本,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陳舉說。
傳統人工配煤只關注原料煤灰分、硫分、揮發份、G值、Y值五大關鍵特征,且主要依靠人工經驗來指導配煤,無法準確預測 CSR、CRI、M40等焦炭質量指標,同時焦炭質量與配煤成本難以兼顧。
相比之下,智能配煤關注的原料煤特征指標包括工業組成、煤灰成分、煤巖、基式流動度、奧亞膨脹度...等,涉及原料煤工業黏結特性,煤灰成分和黏結特性,使配煤更科學,更具效率。
陳舉表示,引用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統后, 2020年主焦煤用量較2019年降低5%,成焦率提高3%,2020年配煤成本較同行業平均降低30元/噸。
陳舉說,整體系統的數據管理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也意義重大。實現科學配煤必須系統掌握各類煉焦煤的質量數據及性能,而曲煤焦化當前在用煉焦煤種類繁多、品性不一,包括進口氣煤、山西焦煤、貴州1/3焦煤、主焦煤及瘦煤等30多個品種。
為此,曲煤焦化利用煤巖顯微組分、煤灰成分等對現有煉焦煤進行全面分析化驗,掌握其特性,以達到煤炭資源合理、高效利用,節約優質煉焦煤的目的。
在全面掌握煉焦煤資源特性基礎上,針對企業生產實際建立適合自身的煉焦煤應用性分類方案,形成原料煤資源特性數據庫,推進煉焦配煤工作精細化管理。
基于上述基礎數據管理,結合全要素智能配煤系統,建立西南地區煉焦煤資源特性數據庫。同時結合小焦爐實驗結果,對每種煤按不同作用進行量化賦值,進一步細分出不同煤類。后期根據實際使用效果和小焦爐對分類進行進一步驗證,依據驗證結果對煉焦煤數據管理進行優化完善,然后指導工業化生產,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行業競爭力。